宿迁网讯(记者 徐其崇)“以往,人情来往名目多、礼数多,很多市民只能抱怨,却无力抗拒。如今,婚丧嫁娶文明办已逐渐形成风气,这样既给自己减少麻烦,也为他人减轻负担。”日前,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三棵树街道许圩居委会退休老教师周崇礼致电热线电话反映,在他所在的居委会,已看不到大操大办的情形,文明新风“吹动”着邻里间相互“免礼”,大家看到了人情风渐渐地回归了本源。
《人情新风“宿9条”》今年1月10日正式颁布实施,近3个月过去了,成效如何?记者调查了解到,全市各地都在积极践行《人情新风“宿9条”》,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不少市民说,狠刹人情风,是广大人民群众内心的期盼。
从我做起,不失“面子”
沭阳县桑墟镇刘寨村11组村民沈道才,母亲于春节后去世,不少亲戚都主张隆重操办丧事,但沈道才坚决不同意。他说,元旦后镇里召开了人情减负大会,当时又处在疫情防控期间,安葬老母亲能简办就简办。最终,他家不但没有请吹鼓手,而且连远房的亲戚都没有通知,邻里间更没收一分礼金。
志愿者宣传《人情新风“宿9条”》
桑墟镇蔷薇河村12组村民张浩西,春节后为女儿张洁举行订婚仪式,不仅没有请客收礼,没有摆宴席,而且连男方一分钱的彩礼都没有要。“从我做起,才能真正形成人人自觉抵制不良人情消费的好风尚。”张浩西说。
桑墟镇宣统委员吕兰兰介绍,《人情新风“宿9条”》出台后,镇党委、政府引领全镇上下深入开展“减人情负担 扬文明新风”大讨论,有效促进了乡风村风民风的进一步好转。他们坚持“党委引导、群众主体”原则,组织全体驻村干部、工作人员进企业、进社区、进村组、进机关、进公共场所开展宣传讲解,发放宣传单和宣传手册,广泛开展以“减人情负担,扬文明新风”为主题的大谈论活动,引导广大群众弘扬现代文明理念,发扬勤俭节约、礼义廉耻的传统美德,构造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和人文环境。
该镇结合民风民俗,推行结婚礼、丧葬礼、诞生礼等新办简办新模式,除红白喜事依规宴请外,不以庆生、祝寿、乔迁、升学、开业等名义请客收礼,获得广大群众普遍认同。各个村居建立红白理事会,推动人情自治,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人情消费村规民约》,引导广大群众签订《人情减负承诺书》。对违反村规民约的,由红白理事会在镇村微信公众号、村组微信群进行曝光,并建议列入失信名单以示惩戒。这样做,谁都不愿意因大操大办失“面子”。
不搞攀比,自我减负
“宿迁正在倡导树立人情新风,希望肖老的丧事能够简办。”春节过后,泗阳县裴圩镇政府工作人员得知倪东村建国前老党员肖昌文去世后,第一时间赶到其家中,进行政策宣讲引导,劝说肖老的家人丧事简办。其子女们说:“老人家一生跟党走,丧事必须带头简办,树立新风尚,我们支持!”
从1月上旬以来,白事简办、红事新办、小事不办,这在裴圩镇已经不是个例。自从《人情新风“宿9条”》颁布实施以来,裴圩镇把狠刹人情风作为全镇工作的“重头戏”来抓。他们结合自身实际,通过宣传引导、氛围营造、党员示范、群众参与、活动开展等系列举措,将邻里之间变味的人情旧风及时遏制住,助推人情新风吹遍乡里邻间,吹入老百姓的心田。
单庄村赵金华老人去世了,不请客、不受礼、不吹演、不设花圈纸马,直接火化安葬。赵家人用一切从简的方式安葬了老人。“不办丧事不摆宴席,不仅主家轻松,自我减负,也大大减轻了邻里亲友的经济负担,老人家在世的时候没受委屈,该让他安安静静地走。”同村一位村民说。
和平村村民刘绪林说:“春节前就看到了《人情新风“宿9条”》的宣传,那些条款深入我们老百姓的心里,所以我女儿结婚不办酒席,不搞攀比,不给孩子们增加负担,只要女儿以后生活得开心、健康就好!”
据了解,裴圩镇把倡导人情新风作为全镇改善社会治理、增进乡风文明的一项系统工程来开展,多措并举、统筹推进,通过协商民主、小村议事、乡贤建言等方式发动广大群众参与讨论、集思广益。该镇先后制定了《裴圩镇“扬文明新风 减人情负担”主题活动工作方案》《村级红白理事会章程》等。自推行人情新风以来,裴圩镇累计劝导简办或不办红白事及其他事宜就有150余起。
宿迁处处吹拂文明新风
相互“免礼”,助推新风
“减人情负担、扬文明新风,这不仅是人民群众的内心期盼,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狠刹人情风,不仅减轻了群众经济上的负担,也使得人际交往更加纯粹,社会风气更加纯净。”宿城区项里街道红星社区党委书记张钧说,在《人情新风“宿9条”》尚未实施以前,红星社区就有人站出来遏制“礼风”。现在全市上下都在提倡人情新风,社区居民更有了底气,大家真正能从沉重的“礼尚往来”负担中解脱出来了。
记者了解到,由于过去人情来往负担过重,红星社区东叶组、叶庄组有5位老人12年前就开始倡导婚丧嫁娶移风易俗,邻里间互相不请客出礼。“我们这两个居民小组叶姓人家居多,早在2007年,两个小组都面临拆迁,120多户人家都要搬进双河庭院小区。因为我们深感人情来往的‘礼风’负担很重,5位德高望重的村民在一起商量,倡导大家搬新居时不摆宴席,邻里间互相不请客、不出礼。”今年64岁的老党员叶青说,居民们都知道人情礼是每个家庭的主要支出,但是一家看一家,婚丧嫁娶、买车买房、孩子考上大学、小孩剪毛头、老人做寿、小孩满月等等,只要遇到这样的事,都会摆上二三十桌,碍于情面,大家有请必到。无论是家里经济如何吃紧,相互出份子钱是不能皱眉头的。通过5位老人到各家各户游说,绝大多数居民身体力行不摆乔迁宴席。
红星社区干部徐胜介绍说,这两个居民小组的做法,为全社区23个居民小组践行《人情新风“宿9条”》奠定了基础,邻里间相互“免礼”之风在整个社区逐渐形成。居民家遇有红白喜事,一般只有近亲到场,正常情况下,宴席也就三四桌,没有超过10桌的。还有女孩出嫁,基本上没有向男方索要彩礼的。
新闻热点
新闻爆料